清宫戏近年火爆荧屏,观众们除了欣赏到那些精彩的宫斗戏外,也可以看到宫廷贵族的饮食日常,从一个侧面了解到这些达官贵人平时是相当注重健康疗养的。历史上清朝帝王无论是早清的康熙还是晚清的慈禧都有多种养生方,这次我们就来聊聊“老佛爷”慈禧钦定的一个清宫秘方——“长春益寿丹”。
一、从历史走来
据记载,“长春益寿丹”是光绪六年二月初五御医庄守和所进,不仅皇帝好此方,由于慈禧通晓医药,也曾长期服用。该方可“补肾益精、强筋壮骨、延缓衰老”,对于神衰体弱、精力不足、健忘易倦、头晕耳鸣、腰痛膝酸、性欲减退、畏寒肢冷等症状有很好的效果。
其实,此方的渊源极为悠久,可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古方。
相传很久以前,一年轻女子手持木棒,在路上追打一须发皆白的老头子。所谓“年轻女子”,实际已百余岁。她因常年服用家传秘方配制而成的一种药丸,所以容颜不老,虽已百余岁,仍然身轻如燕,体态姣好。而她的儿子,屡屡不听她的劝告,拒服她配制的药丸,结果七十多岁,变得须发皆白,老态龙钟,为此她十分生气。此后,“神仙训老丸”名声大振。
至汉代,名医华佗认为该药尚有缺陷,便在原来配方的基础上增减了几味药物,突出了该药壮阳滋阴的作用,并改名叫“仙姑打老儿丸”。“仙姑打老儿丸”经华佗调理,其名声和作用更是不同凡响。
经过历代相传,到明代演绎为“延年益寿补肾丸”,至清代进入宫廷,成为皇帝和宫廷贵族的专用药品。
二、妙处何在
此方为何被如此推崇?我们先来看看其成分:
人参、当归、 白芍、天冬、牛膝、茯苓、五味子、石菖蒲、枸杞子、麦冬、地黄、熟地黄、远志、覆盆子、杜仲、木香、花椒、菟丝子(制)、 地骨皮、山药、山茱萸(制)、 柏子仁、泽泻、肉丛蓉二十四味道地中药材。
君药:人参;
臣药:山药、当归、白芍、天冬、麦冬、枸杞子、肉苁蓉、菟丝子、覆盆子;
佐药:熟地、生地、五味子、茯苓、山萸肉、远志、地骨皮、柏子仁;
使药:川椒、牛膝、石菖蒲、杜仲、木香、泽泻。
其中,补气药物主要为人参、山药,补血药物主要为当归、白芍、熟地,补阴药物主要为天冬、麦冬、枸杞子、五味子、生地,补阳药物主要为肉苁蓉、菟丝子、覆盆子、川椒。二十四味中药,君臣佐使搭配有法,共同构成气血阴阳共补的补虚强体益寿名方。
我们知道,中医药的单方指的是只有一味药材的药制剂;复方指的是两味或两味以上的药材混合制成的制剂,其中药材可以是中药、西药的混合。而此方是比较少见的大方、组方,其组合至少包含了七味药方:
生脉饮 麦冬、五味子、人参
四物汤 当归、川芎、白芍、熟地
六味地黄丸 熟地、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茯苓
五子衍宗丸 枸杞、五味子、菟丝子、覆盆子、车前子
二冬膏 天冬、麦冬
三才汤 天冬、生地、人参
不忘散 远志、人参、石菖蒲、茯苓
这24味大组方,一方大补四虚;遵循君臣佐使组方原则,二十四味道地珍贵中药组方,暗合24节气。24节气扣合人体体质24小虚,长春益寿丹24味大组方补24小虚,归结为补四大虚:气、血、阴、阳。
组方总结:补四虚,调脏腑,壮筋骨,防疾病
三、焕发青春的老方
因为历史原因,流传上千年的此方在近代几近失传。上世纪八十年代,中科院院士、国医大师、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顾问陈可冀先生组织整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清代宫廷医案,发掘出“长春益寿丹”秘方,使得这个配方得以重见天日。
德海制药根据此经典名方用现代工艺改良,成功生产出“清宫长春胶囊”,上市后获得多方好评。经现代专家研究发现清宫长春胶囊不仅有补肾益精、强筋壮骨、神衰体弱、精力不足、健忘易倦、头晕耳鸣和腰疼膝酸之功能主治,还具有提高智力、提高和改善性能力、延缓衰老、抗氧化除“寿斑”等多种功效。
四、中老年医养的福音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
—— 中国老年人平均患有3.1种疾病,甚至同时患有近十种慢性病。
《中国老年杂志》中老年现状调查:
分科细,医院科室要转四、五个,检查要做十几项,每个科都给开药……
看病不光贵,还真累……
—— 身患多病,治疗质量无法保障。
神衰体弱,精力不足,健忘易倦,头晕耳鸣,腰痛酸软……
高血压、高血脂、慢性支气管炎、糖尿病、颈椎病、中风偏瘫、骨关节病、痛风、胃病、风湿类风湿……
—— 久病体虚,生活质量普遍低下。
针对这种情况怎么办,咱们老祖宗早有论证:
《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对于复杂病症,单一药物不能奏效时,应用大方。
东汉“医圣”张仲景是用大方治疗杂症的最好实践者。他在《伤寒杂病论》中强调:治疗慢性疑难杂症,必须融数方于一方,合数法为一法,即“小方治一病,大方治多病、治复杂病”。《金匮要略》记载了他用过的数十种大方。
“清宫长春胶囊”就是这样的大方,作为补虚类产品,其主要药理作用有:1.增强免疫系统和心血管系统;2.调节内分泌系统和消化系统;3.调节物质代谢,改善学习记忆力;4.促进造血功能、延缓衰老。一药治多病,多病一药治,还能避免多种药物同用可能产生的副作用。
补虚强底气,自然好身体!